.ClassMiniSite, .ClassNum { display:none; }
.SiteNode_0, .SiteNode_1, .SiteNode_2, .SiteNode_3, .SiteNode_4, .SiteNode_5, .SiteNode_6, .SiteNode_7, .SiteNode_8, .SiteNode_9 {
line-height:100%; font-size:13px; padding-top:5px; padding-bottom:5px; text-align:left; border-top: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0px solid #cccccc;
}
.SiteNode_x0, .SiteNode_x1, .SiteNode_x2, .SiteNode_x3, .SiteNode_x4, .SiteNode_x5, .SiteNode_x6, .SiteNode_x7, .SiteNode_x8, .SiteNode_x9 {
line-height:100%; font-size:13px; padding-top:5px; padding-bottom:5px; text-align:left; border-top: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0px solid #cccccc;
}
.SiteItem_0, .SiteItem_1, .SiteItem_2, .SiteItem_3, .SiteItem_4, .SiteItem_5, .SiteItem_6, .SiteItem_7, .SiteItem_8, .SiteItem_9 {
}
.SiteItem_x0, .SiteItem_x1, .SiteItem_x2, .SiteItem_x3, .SiteItem_x4, .SiteItem_x5, .SiteItem_x6, .SiteItem_x7, .SiteItem_x8, .SiteItem_x9 {
font-family: 標楷體,DFKai-sb,BiauKai,'AR PL UKai TW';
color: #339933;
font-size: 14px;
font-style: normal;
font-weight: bold;
}
.SiteNode_0, .SiteNode_x0 { padding-left:10px; }
.SiteNode_1, .SiteNode_x1 { padding-left:25px; }
.SiteNode_2, .SiteNode_x2 { padding-left:40px; }
.SiteNode_3, .SiteNode_x3 { padding-left:55px; }
.SiteNode_4, .SiteNode_x4 { padding-left:70px; }
.SiteNode_5, .SiteNode_x5 { padding-left:85px; }
.SiteNode_6, .SiteNode_x6 { padding-left:100px; }
.SiteNode_7, .SiteNode_x7 { padding-left:115px; }
.SiteNode_8, .SiteNode_x8 { padding-left:130px; }
.SiteNode_9, .SiteNode_x9 { padding-left:145px; }
針對小型團體深入茶文化體驗的活動
採預約制,可依人數及時間預算作特殊安排。
歐美愛茶人士經常安排亞洲茶文化之旅,以此為深入體驗的一站。
可提供茶文化演講,茶席體驗,以及相關藝文活動安排,如古琴,南管等等。
【新思維】系列演講
201610月~12月
本系列演講主要環繞在「新思維」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十月份紀建良針對風行於全世界的寶可夢(Poke'mon Go)遊戲風潮所帶來的社會文化現象進行社會學式觀察,探究資訊科技對人的行為的影響與變化。十一月石計生則將談論其最新出版的詩集「奎澤石頭記:三十年詩選,1982~2012」,闡述同時作為詩人與學者,他如何運用「詩的內面空間」於寫詩技藝及與社會學長期搏鬥的歷程。十二月則由高榮禧就其長期致力的精神分析研究範疇,討論晚近(後拉康)精神分析女性研究的新發展。
1.10月15日 (六) 上午10:30 - 12:10 寶可夢(Pokemon Go)風潮的社會文化觀察 (紀建良)
2.11月12日 (六) 上午10:30 - 12:10 詩的內面空間 : 奎澤石頭三十年創作觀 (石計生)
3.12月10日 (六) 上午10:30 - 12:10 晚近(後拉康)精神分析女性研究的新發展 (高榮禧)
講者:
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
紀建良 (東吳大學社會系兼任助理教授)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一樓佑廳 (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本演講是公益演講,講者必須自付投影機等費用。連絡電話;臺北市紫藤廬茶館 (02)2363 - 7375
60994 【新思維】系列演講 2016-09-14 12:10:12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3,ZC244455
1
1
總覽
0
3063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行者如山】東由仁波切影像紀錄/張詠捷攝影展 影像的世界,是掌鏡人思慕的一段塵緣,張詠捷透過鏡頭,輕聲道出無盡的敬慕。與人事景物共織的美好,如同海上燈塔,引領著她的目光。藉由隨行影像記實,分享她生命中的一座聖山,一位老修行者,一個豐富古老的信仰,一趟堅定而謙卑的文化旅程。
影像的世界,是掌鏡人思慕的一段塵緣,張詠捷透過鏡頭,輕聲道出無盡的敬慕。與人事景物共織的美好,如同海上燈塔,引領著她的目光。藉由隨行影像記實,分享她生命中的一座聖山,一位老修行者,一個豐富古老的信仰,一趟堅定而謙卑的文化旅程。
澎湖是張詠捷的故鄉,年少時常帶著相機深入村落,在同齡友伴紛紛離鄉求學取業時,她走過家鄉一寸寸的土地,紀錄澎湖豐富的面貌。三百六十五個日子在海上浮盪的祖父,在牛車輪尾剝花生的人家,故鄉純樸的勞動生活,是她攝影創作的開端,無聲的紀錄著土地、居民與自己,寄予親密的溝通方式。
2014年,張詠捷以攝影與老修行者結緣,當時她正為生命的虛弱惆悵,遇見老修行者-堪布羅卓東由仁波切,他披著藏紅色法衣,儀態莊嚴低調,時刻安住在禪定之中,彷彿是一座紅色的聖山,散發著和煦、寧靜且堅毅不移的力量。仁波切治學嚴謹,時時持守戒定慧,一生努力將師父波卡仁波切傳給他的法教落實於日常的修行生活中。如此不間斷的修行與堅持的力量,令張詠捷不忘回歸初心,自低潮奮起,迎向嶄新的生命之旅。
隨著仁波切一年一度來台醫療與弘法,透過隨行,她看見了藏傳佛教豐富而古老的法教儀禮,亦見到仁波切的轉生再世。彷彿望見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禪宗五祖與六祖,在江邊夜裡那一幕輕舟擺渡,師度徒,徒度師的動人畫面如現眼前。行者如山,是一個影像紀錄的開始,紀錄修行者安住如山的精神,傳遞著美好動人的能量。
60625 【行者如山】東由仁波切影像紀錄/張詠捷攝影展 2016-09-02 17:48:41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49272
2
0
總覽
0
3183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大陸人文學界的現況及未來】
2016年8月7日
此論壇邀請大陸重點爭取的台灣人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學系研究員張志雲,分享對大陸學界及人文現況第一手的深入觀察。
時間 | 2016年8月7日(星期日) 14:30 - 16:30
地點 | 紫藤廬(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此論壇邀請大陸重點爭取的台灣人才,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學系研究員張志雲,分享對大陸學界及人文現況第一手的深入觀察。
自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爆發,古老的中國開啟了大門,開始與西方國家密切往來,傳統中國文化如何面對現代生活的挑戰,一直是中國人不斷討論、思考的重大問題。
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產業剛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在這個快速發展和濃縮速率的國家,中國文化發展逐漸強調內在超越的具體表現,重建公共空間、禮儀規範、文化復興、出版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古籍、學術發展研究等,乃至於追求人文價值的重建。一系列全面觀察,從老一輩的知識份子,幾乎消失的中年一代,到有話要說的年輕世代,一起來深入瞭解這個起點與未完的終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志雲(Chang, Chihyun)為布里斯托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研究員。研究主題為中國海關史、中外關係史、帝國殖民主義史、歷史地理資訊系統。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建立時空分配的數據庫,忠實地呈現清末十九個條約口岸的各項數據,並清晰呈現各國在中國的各種貿易形態。
曾參與蔣經國基金會,「國際合作資料庫建置」,“Digitising China: Photographs from British and Taiwan collections”。以及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中外關係與近現代中國的形塑」研究團隊成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報名說明
本次活動上限40人,採取報名制度,報名截止時間為8月5日
報名網址
https://goo.gl/ryd4dt
收費說明
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
59546 【大陸人文學界的現況及未來】 2016-07-28 15:48:20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3,ZC244455
3
1
總覽
0
3811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政治與公民參與的未來】
2016年7月3日
我們如何掙脫數十年來政黨政治的束縛? 為什麼台灣有這麼多公民黑客,自願投入民主工作? 意識形態撕裂世界時,如何重新創造民主?
58246 【政治與公民參與的未來】 2016-06-28 15:25:52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3,ZC244455
4
0
總覽
0
2735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 探究布迪厄 】系列演講
2016年7~9月
本系列演講將集中在「探究布迪厄」的思想與藝術社會意義進行深入的探討。七月份石計生將以布迪厄的經典著作《區分》,從統計到社會理論探究其方法與思想構成。八月份由鄭志成導讀布迪厄《藝術的法則》書評會(報名制*)。九月份由高榮禧論福樓拜作品中的薩德品味問題。
1. 7月16日(六)上午10:30-12:10 從統計到社會理論:論布迪厄《區分》的構成(石計生)
2. 8月6日(六)下午 14:30-17:30 布迪厄《藝術的法則》書評會(鄭志成導讀)
3. 9月3日(六)上午10:30-12:10 福樓拜作品中的薩德品味問題 (高榮禧)
講者:
石計生(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
高榮禧(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
鄭志成(東海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一樓佑廳(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本演講是公益演講,講者必須自付投影機等費用。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57434 【探究布迪厄】系列演講 2016-06-14 13:52:48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3,ZC244455
5
1
總覽
0
2931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風華跫音-紫藤收藏展】 從青澀到歷練,從苦悶象徵的八十年代,到眾聲喧譁的二十一世紀。 在那個高唱著“亞細亞的孤兒”的年代,鄭在東、陳來興、郭娟秋,各自以不同的語彙,抒發他們靈魂底層的生命情調,有赤裸裸的糾結扭曲,有鬱結的虛無,有對山林大自然的嚮往,或者靈性世界的超脫想像。他們在創作初期大都在紫藤辦過個展,年輕的歲月和紫藤的歷史有許多交集。這些時光的停格,也經由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負責人簡永彬的熱情贊助,再度呈現在我們眼前。
從青澀到歷練,從苦悶象徵的八十年代,到眾聲喧譁的二十一世紀。
在那個高唱著“亞細亞的孤兒”的年代,鄭在東、陳來興、郭娟秋,各自以不同的語彙,抒發他們靈魂底層的生命情調,有赤裸裸的糾結扭曲,有鬱結的虛無,有對山林大自然的嚮往,或者靈性世界的超脫想像。他們在創作初期大都在紫藤辦過個展,年輕的歲月和紫藤的歷史有許多交集。這些時光的停格,也經由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負責人簡永彬的熱情贊助,再度呈現在我們眼前。
年輕時浪漫憂鬱的鄭在東,以略帶即興式的心理筆觸,日記性的寄寓塗寫,淡淡地寫出詩意的風景、人物,為台北留下一抹寂寞與孤獨。親密家人以及生活環境中日漸沒落的建築風景,是他創作中的重要命題。以自然生命的好奇探索與靈魂感性觸動為主軸的郭娟秋,將風景視為一種生命本質的歷程,描繪出蘊藏於自然風景中動人的特質。其作品細微的筆觸,層疊出看似抽象的符碼,虛實交織的語彙,娓娓道出豐富的生命之境。面對快速轉變及矛盾衝突的時代,陳來興選擇順應內心真實,紀錄心貌,奔放狂熱的運筆,乍看之下,快速的筆觸,與明亮的色彩,實則含蓄著內斂的悲傷與矛盾的破碎感,不安定的構圖,呈現著自我無所適從的孤獨。
這些作品,一直以來被茶館收藏著,或長期懸掛在空間的ㄧ隅,彷彿成為空間的ㄧ部份,成為了空間極為抒情的藝術角落與精神象徵。凝視著作品與收藏者,與空間,在情感上長期的互相交融滲透,毋寧是饒富意趣的。這是紫藤廬收藏紀念展的序幕,接下來,將陸續展出邱亞才,李美慧,葉世強,余承堯和高行健等人的作品。開幕茶會謹訂於6月4日(六)下午二時,邀請您一起感受從那個風華年代走來,那些人的跫音。
Footsteps of Youth and Grace ——Wistaria’s Private Collection: Cheng Tsai-Tung, Chen Lai-Hsing, Kuo Jvang-Chou From aspiring artists to recognized figures; from the bitter angst of the 1980’s to the vindicatio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uring that period, the “Orphans of Asia” - Cheng Tsai-Tung, Chen Lai-Hsing, Chu Ya-Tsai, and Kuo Jvang-Chou - developed their own artistic language to explore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existence. While none of the artists grew up with an artistic background, their creative idiosyncrasies reflect,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e frustration of dashed hopes; the consuming emptiness of depression; the reverence of nature; and the escapist imaginings of the spiritual world. Incidentally, all of them had solo exhibitions at Wistaria in their early years, and cultivated life-long friendships with the owner of the tea house. Thanks to the generous support of Jian Yong-sheng, director of the Xiamen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we can once again relive these intimate moments of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rapport. At the same time, despite their rising value, these oeuvres have remained in the same hands, faithful residents of the space. In truth, they have become intrinsic to the space’s identity, permeating the space with their ethos and pathos. To gaze upon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of the art, the artist, the art collector, and the art gallery - such wonder, such exhilaration!
56763 【風華跫音-紫藤收藏展】 2016-05-25 12:59:32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2,ZC144456
6
0
總覽
0
3280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策展如何作為社會實踐---三方匯集的文化行動主義對話】
2016年5月15日
此次論壇邀集從藝術領域、社會運動以及社會工作領域當中重要的文化行動實踐組織,分享他們對文化行動的思索、組織經驗、如何以策展作為社會實踐,民眾與美學形式的辯證關係等,進行跨領域的對話。
策展與策展人,曾幾何時, 從陌生僅限於少數行走藝術殿堂者始知的詞彙, 乘著粉紅光輝的想像泡泡,降臨百工皆蒙灰的塵世裡,幻化為「 想像經濟」(the economy of imagination)裡點石成金,引領眾生目光, 變幻出一盤又一盤精神盛宴的魔法師。然而「策展」與「策展人」 施展魔法的範圍,真的僅限於美術館、博物館、 展場和一圈圈的文創園區嗎? 策展只是一種關於組織和展示展覽的方法嗎? 策展的意識狀態又有多少來自印度庶民研究理論家查卡拉巴提Die pesh Chakrabarty所言的「滯後的魔咒」, 內蘊著落後的焦慮,以策展作為「迎頭趕上」, 擠入世界城市該有的現代化行頭?
在建制化的「策展」風潮外,有另外一股風光。在「展覽」形貌外, 內蘊著文化行動主義的精神內涵。西方或先進資本主義為尚, 引進國際策展人與名家的展覽外, 這股勃興的脈動強調本地的社會脈絡。在策展人與藝術家的角色外, 民眾,特別是長年噤聲的弱勢者,隱形的外配、災民、鄉野鄙夫、 被視為賤民的遊民與精障者是行動的主角。在成品的展示外, 強調過程,視文化行動為其整體信仰、行動與社會實踐的一環。 在知識的買辦外,是檢視當前文化生產權力的「另一種知識生產」。
在各方人馬經年的努力奔馳下,將魯迅所言本來地上沒有的路, 走了出來。而今,來到各方匯聚的歷史節點。 此次論壇邀集從藝術領域、 社會運動以及社會工作領域當中重要的文化行動實踐組織, 分享他們對文化行動的思索、組織經驗、如何以策展作為社會實踐, 民眾與美學形式的辯證關係等,進行跨領域的對話, 做為推動文化行動主義,跨界生產跨步向前的嘗試。
時間:2016年5月15日(日)14:00-17:00
地點:紫藤廬(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主持人:戴瑜慧(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
1.差事劇團-鍾喬
2.南洋姐妹會-洪滿枝
3.當代漂泊-郭盈靖
4.慈芳關懷中心-蕭靜惠
5.香港樂施會-蘇培健、梁詩棋
‧主辦單位: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紫藤廬
55082 【策展如何作為社會實踐---三方匯集的文化行動主義對話】 2016-04-20 12:32:59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3,ZC244455
7
1
總覽
0
1489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紫藤廬,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周 渝 古話說,身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對寫紫藤廬這段歷史,似乎一路行來,現在回望,距離還太近。早有朋友敦促我記述一些歷史事件與重要記憶,但對於講述紫藤廬目睹的歷史,我是否能找到夠高度的視界及有意義的觀點,這是我一直猶豫的原因。
現在的“紫藤廬”位於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向右走與臺灣大學溫州街上的教師宿舍只隔一道窄巷,這兩條街幾乎是相連接的,一側與臺灣大學也很近。我父親周德偉時任關務署長,並兼任台大經濟學教授,他與殷海光、張佛泉、夏道平等教授是好友,所以紫藤廬就成了臺灣這些學者經常聚會的地方。
1950年起,雷震和台大哲學系教授殷海光,還有張佛泉、夏道平、徐道鄰等十余位學者每兩周在我家有個定期聚會,當時這個院落還不叫“紫藤廬”,我父親為他的書齋取名“尊德性齋”,典出中庸“尊德性,道問學”。這個房子是財政部配給他的住宅。這一帶原是日治時期日本人比較高級的住宅區,帝國大學(即後來的臺灣大學)教授和一些官員的住宅區,具體是誰住在這套宅子,就不知道了。我查了電力公司的送電記錄,最早的送電記錄是1920年。
日本人在臺灣建了幾個國營企業,如工礦公司、台糖公司、煙草公司。。。等等,他們退走後,一切收歸國民政府所有,然後分給好多部門,像我們那一帶有分給台大的,分給臺灣銀行的,還有一些其他機構的。
雷震、殷海光他們來這所房子開始聚會時,我還不到十歲,坐在角落裡聽不懂他們講什麼,但是從殷海光帶來的大學生的神情上看,他們有些人對於我父親講的話聽不太進去,態度有些傲慢。這個時候,殷海光常是一聲不吭,不反對也不贊同。在那段時間,他的幾位比較活躍的學生,把所有講中國哲學的人統統打成“玄學鬼“!
很多年後,我問過父親當時在談什麼,才知道父親一方面是在宣講他的西方自由主義理論和觀點,另一方面是講儒家自孔子到司馬遷的傳統。而殷海光本來繼承的五四時期反傳統的觀點,那時他在哲學上正熱衷於“邏輯實證論”,他的學生當然也是站在反傳統的立場,自然與我父親的思考是有抵觸的。這個純教授們的聚會和討論,進行了半年多而被迫停止。當時我們家對面的糖果店是特務開的,家裡的電話也被監聽。記得在蔣經國正式接位前,有位負責監聽但又非常佩服我父親的特務,有天悄悄地來提醒我父親,在電話中罵任何人都無所謂,但不要再罵蔣經國了。那時有圍繞哈耶克經濟學理論進行一些討論。我在1992年父親90冥誕時曾經寫過一篇《通貨膨脹會破壞文明的基礎》刊在中國時報副刊(刊發時,被編輯更名為《糖果店對面的春天》)。父親深刻地看到不良的經濟體制與政策,會嚴酷地影響與扭曲社會中人性與文化的發展。
父親在召集這個聚會的開始,就提出希望每一個人把他所瞭解的自由主義的書都提出來。當時我父親提了四個最重要的學者,父親在他後來的文章中,有說到他提出的是哈耶克、哈耶克的老師米塞斯,還有卡爾.波帕與盧布克,可惜盧布克當時只有德文著作,始終沒有被引薦進來。
在我家聚會的人,常常聽到我父親批評蔣介石;德國那個時候已經吃到集權的虧了,而這邊蔣介石還要用極權這一套,在臺灣變本加厲地繼續用獨裁來嚴酷統治。
父親是英國經濟和政治學家哈耶克的第一位中國學生、入室弟子,1937年他遞交了用德文寫的《中立貨幣論》博士論文就回國任教了。他堅決反對當時以蘇聯為主導的計劃經濟,認為蘇聯這樣的計劃經濟必定導致集權,所以他極力宣導自由主義經濟思想 。我記得他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跟家人和朋友大談他在國民黨中央及行政院每次的會議中,他都是單槍匹馬與其他主張計劃經濟的學者與政客激辯。終於把所有計劃經濟學者們與政客們都駁倒,使他們沉默。(而跟來臺灣的兩個小黨:社民党與青年党,也都是極力主張計劃經濟。)
聚會解散之後
由於特務的監視與威脅,尊德性齋原先定期有形的聚會散解了,變成了不定期和個人的探訪。
就是在這個五十年代初期的聚會中,父親把手中那本哈耶克的國內孤本《通往奴役之路》,推薦並借給了殷海光。後來,殷海光把這本書翻譯出來,雷震將譯文連載在他主編的《自由中國》雜誌上。這本書是哈耶克寫給大眾看的唯一的一本較淺顯的書,也是對古典自由主義理論的闡述中最著名與流行的一本,1944年在英國出版。主要是講社會主義經濟為何會變成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又將如何變成統治經濟,最後如何變成政府操縱的極權主義,形成不容許個人自由的集權政治。
殷海光翻譯了這本書,認為它是對國民黨當局與蔣介石的一個很厲害的抨擊武器。他的譯文中有強烈的態度,一種情感的態度,這是由於他的五四反傳統精神使然。可是哈耶克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他寫東西完全不溫不火的,他認為寫文章用的應該是光而不是火。
殷海光晚年,大概就看到我父親後來翻譯的《自由憲章》,當然他也可能看到英文原文,我想這影響了他對傳統文化的態度,瞭解了正統的自由主義,對社會與歷史的觀點,是奠基在社會演化論上; 但可惜已經太遲了,他英年早逝,來不及寫下這方面的思想了;但他對ㄧ代學子的影響,仍是五四反傳統式的。當然,殷海光先生樹立的是,在威權政治下不屈的獨立人格。
聚會被解散之後,夏道平還會經常來與父親討論學問,一直到1975年父親出國以後仍通訊不斷。
這段聚會,雖然短暫,卻開啟了自由主義理論體系在臺灣的建立。除了殷海光翻譯了《通往奴役之路》外,張佛泉開始寫作《自由與人權》一書。後來因張佛泉跟東海大學有衝突就轉到香港去了,所以這篇書稿就交到香港出版。
幾年前,曾經由兩岸三地的出版界評選各地最重要十本書。出版于1950年代的《自由與人權》即入選香港幾十年來最重要十本書之一。那個時候在華文世界講自由主義的理論很少,所以那本書的重要性就變的非常突顯。
父親陸續發表了幾篇很有份量的論文,並集結成《人文現象的理解》一書,可惜這本書由於文字太深,又是融合了哲學、社會學與經濟學的艱深論文,很少人能讀得懂,或有耐心去看。
夏道平用自由主義的理論,在《自由中國》上寫了一連串評論文章,後來他長期翻譯了奧國學派,海耶克與米塞斯的重要著作。
胡適的自由主義是來自杜威的,這種理論很容易向社會主義靠攏,按照哈耶克的經濟學理論,一靠攏就危險了,但胡適他們是沒有這個警覺的,因為都不懂經濟學。
家中長期來往的人中有白崇禧,他來就是下圍棋及吃飯,他總是一言不發。他們北伐時就認識,父親在北伐前曾任武漢民報副刊的主編。所以北伐時為桂系請去負責宣傳,幫他們寫宣揚文字,他帶一組人,總是走在桂系李品先部隊的前方。李品先也常來下圍棋聊天。
大我十幾歲的大哥周弘進了台大經濟系後,經常帶好朋友回家與父親聊天,李敖、陳鼓應也經常是我家客廳與餐桌上的座上客。他們這些窮學生都愛吃母親做的好菜。我記得父親與他們的談話,比較少談哲學和經濟學,經常議論古今中外歷史。
父親的一生,以儒家憂國憂民的情懷,做的是政治、經濟、社會與哲學的大學問,當然沒有像直接搞藝術貼近生活。對我而言,那是一種很艱苦的事情,需要很大的毅力。他希望在傳統儒家學說與社會基礎上,引進西方的自由主義。晚年即使在身體病痛中,仍用心翻譯出哈耶克約六十萬字的《自由的憲章》。在這部書的各章批註中經常引用與對照儒家的哲理,如將中庸的思想與中立貨幣論相對照,強調動態的中立。
第二代客人 貧窮的波西米亞
父親1975年退休後,到美國去了。哥哥姐姐都在美國工作上學,只有我留在這個院子裡。在父親離開臺灣的前一年,哈耶克和米爾德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一位叫陳忠信的東海大學的年輕人來我家,請父親到東海大學去演講,我們就是這樣認識了。
父親一生清廉,沒存下什麼錢,只給孩子每人留下一幅畫與幾幅字。他到美國之後,我為了搞耕莘實驗劇團,就把留給我的那幅齊白石蝦子水墨畫賣了。
1976年,這所房子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我看到一些真誠而有希望的藝術家的作品不被重視。全社會積極搞經濟,當時正是臺灣經濟開始騰飛的時候,到處是加工工業的痕跡,都市缺乏規劃,十分髒亂,人們已經被迅猛發達的經濟壓垮了,活得像蟑螂一樣,很壓抑,拼命地工作。
我認識天主教耕莘文教院的李安德神父,就在這個機構下創辦了耕莘實驗劇團,並試著將劇碼不送政府單位審查。當時有些學習藝術的學生沒地方去,就跑到我劇團混、在我家住。就在這個院子裡辦展覽、排演舞臺劇,這也是臺灣小劇場運動的開始。一場劇三、四十分鐘,一次能演出兩、三個劇碼。
從我主持老宅以後,這裡的活動發生了轉向。當時我覺得整個社會很苦悶,而戲劇是最能探索人在一個時代中的命運。老房子此時發生的故事,是和年輕藝術家們以各種形式走進這座老房子開始,這個房子也走向了普羅大眾、走向文化青年了,它所見證的故事,不再僅僅是文化階層的事情了。
我們演臺灣社會很底層的人,清道夫、黑道的混混、快餓死的人。以這個院子為基地,在耕莘文教院搞得熱熱鬧鬧的,電影欣賞與小劇場演出,大約搞了兩年不到,我就被逼走了。政府無法審核我們的劇本,禁止我們演出,但他們還有一個辦法:因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社團,他們就安排一些可能是有任務的職業學生來加入,加入了就搞顛覆,要把我趕走。後來李神父與我就解散了由我主導的劇團,交給了少數幾位真正熱愛戲劇的年輕人,以更專業的方式,延續的這個劇團的生命。在此前不久,臺灣桃園縣剛發生了中壢事件,1977年的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在桃園縣長選舉過程中做票,憤怒的中壢市民包圍中壢市員警分局還放火燒毀了警察局。
我對那種抗爭的手段和行為能夠導致這個結果----推翻了弊案,還能當上縣長----感到震驚。這一事件的影響力,影響到不少青年學生,我就是受了這個影響,才跟著陳忠信一起參加了黨外運動。
第三代客人 黨外運動人士
離開了劇團後,陳忠信與我參與了當時開始蓬勃的黨外運動。我們積極參與了1978年底因台美斷交而未完成的立法委員與國大代表選舉,是助選團裡重要的成員。選舉停止後,我們又參加了立法委員康寧祥創辦的《八十年代》出版社與雜誌社。康寧祥找了陳忠信、範巽綠、賀端藩與我去。原來他只是要辦雜誌,我們建議他先辦出版社,先整理《自由中國》十年來的雜誌,就其中重要的論述,分類出版選集,提供給以後要搞政治的人作為重要的參考。總共編了四本專輯,分別是:言論自由、地方自治、司法獨立與反對黨問題,其中“反對黨問題”即是我編輯的 。這段期間,常來聚會的有陳忠信、範巽綠、林濁水、林正傑、蘇治芬….等,即當時所謂的“新生代”,直到1979年12月,美麗島事件爆發。
少數沒有被抓進去的人,如林濁水、蘇治芬….等都逃到了我家。當時報紙輿論全面撻伐,都說美麗島集團是在搞叛亂,就是用輿論來未審先判了。這時需要有人來寫一篇法理文章駁斥報紙。因為我有精讀過哈耶克《自由的憲章》的基礎,曾在美麗島雜誌第二期寫過一篇《法治的敵人》,所以就被叫來寫了這篇困難的文章:《政治事件審判的法律神話》,七千多字。在1980年三月康寧祥主導的黨外雜誌《亞洲人》復刊後的第一期刊出。美麗島事件是在1979年12月10日發生,黨外重要人物幾乎一網打盡,與外界隔離毫無音訊,社會充滿了恐怖氣氛,當時臺灣法學界無人敢寫此類文章。這期雜誌還刊出魏京生在北京受審的答辯全文,共二萬餘字,是轉載自人民日報,這提供了一個給蔣經國政府的最佳壓力。這期雜誌出版後,劫余的黨外人士,以康寧祥與張德銘為主組織起來的辯護律師群,才取得了更堅強的立場,為美麗島事件受難者辯護。
雜誌出刊後不久,我要求見父親的老友當時的司法院院長黃少谷先生,之前二天,我就將此雜誌送進司法院。黃少谷先生約見我,見面時他對我說:你的文章我看了,你的意思我也瞭解,還有什麼意見要陳述的。我說希望美麗島這個案子要好好處理,這些被抓進去的人是由於政治信仰的不同,是應該要被尊重的,審判時應像魏京生一樣,被允許發表他們個別的政治信念; 我還嚴肅地提到這個事件如處理不好,會使以後外省人和本省之間的問題更趨嚴重。
黃少谷當時是蔣經國最信任與尊重的人。後來我們看到美麗島大審,是公開的,報紙每天幾萬字幾萬字的全程報導,而大審的最後一天,也給了每位當事人自辯的時間,自辯文也是全文公開。所以那個審判一完結後,整個社會人們被壓抑的情緒都宣洩出來了。當時幾位辯護律師,如陳水扁、尤清、謝長廷、蘇貞昌….等,之前都不是黨外人士,事後卻成了光榮的辯護律師。因了這個特殊機緣,他們都成了民進黨成立與今日臺灣政治的重要人物。
美麗島事件坐牢的那些人中,六位最重要的受刑人,有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與林宏宣,是關在同一處監獄。有一次聽說美國國務卿寇里斯朵夫要到臺灣來訪問,他們決定在牢裡發起一個絕食運動,想引起美國的注意。其中幾位的太太就來紫藤廬找我們商量,是否我們這些在牢外的人可作些事情,有人提議:牢外的人也來辦個絕食運動,絕食者以幾位因作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而成為臺北市議員的黨外人士為主,如陳水扁、謝長廷….等,還有江鵬堅、尤清、林正傑、洪奇昌等重要人士,當時新生代分為二派,從美國回來邱義仁那一派人(即後來的新潮流),認為應該有比較深的籌謀;他們認為:運動不能由牢裡來領導牢外,他認為不要再去消耗,去搞這個呼應。但範巽綠與我認為這是個機會,也是道義,當然要絕食呼應。
記得在一決定性的會議中,我說我向來負責的是文字與宣傳,只要有人絕食,我相信可以讓這個資訊傳遍全世界,臺灣不報導,國外報紙一定會出現。結果我覺得我這句話一出,整個會議氣氛改變了,基本上都贊成了。這件事發生在1984年五月,也就是在紫藤廬茶館正式成立三年後,這也是我為黨外參與策劃的最後一件政治活動。當然,在解嚴(1987年)之前,紫藤廬一直是黨外活動的一個重要據點。
紫藤廬支持的面向,除了原有的藝文活動外,也包括了非以政治性主題的社會運動,同時一份非學院的《臺灣社會研究季刊》於1986年開始在紫藤廬醞釀策劃,由陳忠信、傅大為、夏鑄九、錢永祥、鄭村祺等人主導,于1988年創立至今。
以“市定古蹟”保住紫藤廬
1981年,我為這個有三株老紫藤的老宅取名“紫藤廬”,到了1980年代中期,財政部迫於國家安全局的壓力要收回這個宅子,但因為這個宅院在1972年颱風襲擊時部份屋頂毀損。當時財政部拿不出錢,有三分之一的建築是我父親自己掏錢將它改建為二層樓洋房。所以,我拿出各種證明後,宅子算是暫時保住。1997年,財政部再次迫於壓力,決定要查封紫藤廬。
當時的國民黨作為執政黨,一心想把紫藤廬這片土地跟宅院收回去,於是,一大群朋友開始想辦法如何搶救紫藤廬 ,因為這所房子保存了大家的珍貴歷史記憶。財政部透過法院,把紫藤廬的院牆與內半部日式房舍部份釘封起來,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部份二層洋房,因為這部份是父親自建的。
幾位會出主意的朋友,叫來媒體,他們前一晚先偷偷把釘子啟開,然後由胡茵夢、丁乃竺二位名人對著攝像機,一巴掌把木夾板擊倒;同時聲明財政部與法院的做法,違背中華民國文化資產保護法,因此紫藤廬恢復了舊觀並繼續使用 。
陳水扁當時是臺北市市長,夏鑄九教授是台大城鄉所主任,他建議我們把紫藤廬提出古跡申請,並知會了臺北市政府, 於是我們得到通知,可以遞呈申請書,請專家做歷史的鑒定。夏鑄九教授指導二位台大城鄉所研究生,于一周內趕出了一個很厚的、圖文並茂、扎扎實實的申請書。
這裡曾經是民進黨搞黨外運動時很重要一個活動地點,陳水扁肯定要保護。歷史古跡的評審有七位,都是學者。紫藤廬的審查一通過,“市定古跡”的指令就立刻下達。好笑的是,古跡指令公文送達時,正好是法院在紫藤廬釘隔離木板。
紫藤廬被指定為市定古跡以後,接下來馬英九當選臺北市長,龍應台出任第一任文化局局長。文化局對古跡有管轄權,她才能夠知會當時財政部內的管理單位海關署,按照文化資產保護法,海關署不但要保存它的古跡原貌,還要懂得它的人文精神,把它經營成活的,並且這個茶館還要重現原來的文化精髓。
海關署當然不懂這些怎麼做,於是文化局就要求考慮無償撥給文化局來用。 這樣,這座有著許多的歷史意涵和幾代人記憶的空間才算保留下來了,並且具有了更多的公共性。
尋找天人對話與天人合一的法門
臺灣進入民主社會後,整個社會似乎又在經歷一個新的轉向。紫藤廬在成為市定古跡之後,開始轉向藝文活動與茶文化的拓展,而茶文化是以漢文化天人哲學為基礎的,其中主要是以易經的陰陽思想與老莊的自然哲學為骨幹。紫藤廬現在孕育和希望傳達的,就是這種東方的哲思與美。有些不知道紫藤廬歷史的人走進來,也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因為它整體的氛圍,包涵東方的美感精神與睿思。 我常跟工作茶人們講,要用心靈對待這個環境,環境不是設計出來的,是心靈對話出來的,比如你插花,你就自己去與花、與環境作對話。
紫藤廬的陽光和風透過茂密的植栽,散在院落石板上或屋內地板上,風移影動,當客人進來,頗能抖落塵俗,進入一種交織著自然與人文的深邃美境。紫藤廬有許多有意義的藝文展覽和演出,比如古琴、南管、昆曲與一些新的創作展演等,並始終支持新生的有才氣而認真的藝術家。
走過艱難的歷史,又進入現代科技與理性的文明,舊的創傷並未療愈,新的壓力紛遝而來,我們面臨著精神認同與精神出路的問題,在西方他們依憑著傳統宗教與人文的探討,這是他們精神修復的重要力量。在東方,我相信包含了儒道佛三家長久而深厚的哲理與智慧,也就是實踐了幾千年的天人哲學,能給我們豐富的資源,相信一條曲折卻又開闊的大道,會在歷史的實踐中逐漸浮現。
53205 紫藤廬,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2016-03-24 16:42:46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413161
8
0
總覽
0
1558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理論與文化 II】系列演講
2016年4~6月
本系列演講主要環繞在「理論與文化」等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四月份石計生教授則重新評估,在台灣流行於八零年代的年鑑學派,其中第二代代表性人物布勞岱爾的理論適用性,並以台灣流行歌為對象進行討論。
1. 4月16日 (六)上午10:30-12:10 年鑑學派布勞岱爾理論重估(石計生) 2. 5月28日(六) 10:30-12:10 布拉格文學II: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信:里爾克 (石計生 3. 6月25日(六) 10:30-12:10 論浪漫派藝術的靈性與激情(高榮禧) 講者: 石計生 (東吳大學社會系教授兼系主任) 高榮禧 (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 演講地點:紫藤廬茶館一樓佑廳(臺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參與方式:免費聽講、自由捐獻茶水費。本演講是公益演講,講者必須自付投影機等費用。聯絡電話:臺北紫藤廬茶館(02)2363-7375
52635 【理論與文化 II】系列演講 2016-03-15 12:49:41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3,ZC244455
9
1
總覽
0
2236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台灣之光─慈善攝影展】
展期:3月12日(六)~4月18日(一),每天上午十點到晚上十一點開放參觀 開幕: 2016年3月12日(六)下午3時,親愛愛樂將現場演奏。 第一次幸運抽獎:2016年3月12日(六)下午5:30 第二次幸運抽獎:2016年4月2日(六)下午5:30
台灣之光 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18位攝影師為小提琴村舉辦的聯合攝影展
TEPC 很高興宣布「台灣之光」慈善攝影展將於2016年3月12日下午3時在台北市大安區紫藤廬隆重開幕。此次展覽將持續到4月18日。每天展覽時間上午10點到晚上11點。 台灣交流攝影俱樂部TEPC是由一群熱心的外國和台灣攝影師組成。他們深信分享和互相關懷的理念,而且認為攝影是大社會互動的一部份,因此要投入參與其所在的社會。這次展覽是該團體的第三次慈善攝影展。 當TEPC的成員探訪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親愛國小時,他們深深的被小提琴村計畫的美麗和深具意義所感動,於是決定舉辦此次攝影展來幫助小提琴村。義賣收益將會用來挹注學童(含小學,進入國中高中音樂班和大學音樂科系的學生)的學費、學雜費和生活費。 3月12日開幕時,親愛愛樂的小朋友將會現場演奏。 本次展覽展出18位以台灣為家的7國攝影師,作品範圍包括風景,人像還有文化。每一件作品都顯示了每位攝影師對台灣以及對世界的獨特觀點與經驗。 展覽期3月12日到4月18日。3月12日開幕當天會有幸運摸彩,共有50個不同的獎品,包括大幅的攝影作品,訊連科技的照片和視頻編修軟體,小提琴村的迷你手工小提琴,還有精美展覽目錄。 2015年當TEPC成員一起到小提琴村考察時,大家從小朋友們身上和他們熱愛音樂的現象感受到很強的正面能量。創辦人戴百時說“分享和相互關懷是我們的深信的理念,而攝影是大社會互動的一部份,因此我們必須參與我們所在的社群。當我們看到小提琴村的小朋友時,深深的被小提琴村計畫的美麗和深具意義所感動。” 這是TEPC的第三次慈善攝影展。三年前成員們探訪天母的聖安納兒童之家,深深的被殘障的兒童以及無時不刻用心照顧他們的同工和義工所感動,於是舉辦了第一次慈善攝影展“天下大不同”,義賣收入盈餘全數捐給聖安納兒童之家。2015年,24位來自11個不同國家的成員們再一次團結在一起舉辦第二次慈善攝影展“穹頂之下”,義賣盈餘一樣捐給聖安納兒童之家。
關於小提琴村
深藏在台灣南投縣的高山裡,有一個原住民部落村叫做親愛村。跟台灣的許多原住民部落村一樣,大人們大多下山到平地工作,小孩子大多留給老人們隔代教養,兒童們往往在比較困乏的狀態中成長。 十年前有一對小學老師來到了親愛國小,當他們看到了當地兒童的情形,很希望可以加以改善,結果他們無意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小提琴。陳佩文老師在2008年開始教導小朋友拉小提琴,後來王子建老師又教導小朋友學習製作小提琴。幾年的辛苦下來,現在全校將近60位小朋友都會拉小提琴,會做小提琴。去年親愛愛樂還得到全國音樂比賽中區的總冠軍。
關於TEPC
台灣交流攝影俱樂部是一群在台灣愛好攝影的國際人士組成的,其中有專業,半專業,業餘,還有初學者,由久居台灣的法國人戴百時發起創設。成員每個月舉行例會,通常會就某個主題的作品互相討論交換還有評論。
51612 【台灣之光─慈善攝影展】 2016-02-24 15:34:45 11352 wistariateahouse MsgArticle ---
---
ZC611347,ZC49272,ZC144456
10
0
總覽
0
4925
wistariateahous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msgPictureBlock {}
.msgPictureBlock ul { margin:0px; padding:0px; }
.msgPictureBlock li { float:left; list-style:none; margin:2px; padding:4px; 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top; cursor:pointer; }
.msgPictureBlock li .msgPictureBlockTitle { font-size:11px; color:#222222; }
.msgPictureBlock li .msgPictureBlockContent { font-size:11px; color:#888888; }
.msgPictureBlock table {}
.msgPictureBlock td { padding:4px; text-align:center; vertical-align:top; cursor:pointer; }
.msgPictureBlock td .msgPictureBlockTitle { font-size:11px; color:#222222; }
.msgPictureBlock td .msgPictureBlockContent { font-size:11px; color:#888888; }
.msgPictureBlock li { width:$msgPictureBlockWidth$; }
.msgPictureBlock li { height:$msgPictureBlockHeight$; }
.msgPictureBlock li { margin:$msgPictureBlockMargin$; }
.msgPictureBlock li { padding:$msgPictureBlockPadding$; }
.msgPictureBlock li { border:$msgPictureBlockBorder$; }
.msgPictureBlock li { background:$msgPictureBlockBg$; }
.msgPictureBlock li { background-image:$msgPictureBlockBgImg$; background-position:$pos$; background-repeat:$repeat$; }
.msgPictureBlock li .msgPictureBlockTitle { display:$msgPictureBlockTitle$; }
.msgPictureBlock li .msgPictureBlockTitle {
font-family:$msgPictureBlockTitle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msgPictureBlock li .msgPictureBlockContent { display:$msgPictureBlockContent$; }
.msgPictureBlock li .msgPictureBlockContent {
font-family:$msgPictureBlockContent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msgPictureBlock { $msgPictureBlockDiv$; }
.msgPictureBlock li { $msgPictureBlock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