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訂閱電子報
立即填寫 Email
訂閱紫藤廬電子報



總覽 2010 2009 2008
2010
七月
受邀前往印度Auroville center 進行茶文化交流活動。紫藤茶學苑開課,培育新生代茶人。
2009
受邀前往捷克進行茶文化交流。茶樂活動有夏季品賞說唱藝文茶席,秋日茶樂季。適逢五四運動百年,策劃「五四精神與文化反思」系列講座。邀請最早在此發跡的藝術家老友展出新作,于彭、鄭在東ˋ陳來興畫展,林麗珍無垢舞蹈劇場創作回顧展。
2008
-2008
6月整修竣工,配合重新開幕推出「清風兩腋,紫藤結緣」的開幕紀念普洱茶餅, 及「錦鯉回娘家,紫藤花出嫁」的活動。花廳正式作為藝文展演的專屬空間,首檔為奚淞「平淡‧光陰」畫展,並由此發想「平淡‧無限」茶席。
2007
-2007
3月起因建築整修而休館,周渝率領茶館團隊於休館期間暫移臨沂街一處,以「藤居」之名持續茶活動。
2006
紫藤書院古琴、崑曲等藝術課程,「茶事‧茶室」愛茶人的茶器物與茶空間特展,大陸老舍茶館來訪交流。
2005
-2005
楊儒賓、何乏筆與紫藤廬共同策劃「身體與社會」系列講座專書出版,紫藤廬之春藝術季茶樂活動。
2003
-2003
紫藤文化協會與紫藤廬茶館合作獲得「市定古蹟紫藤廬」經營權。美學策進會人文講座系列定期在此舉行。舉辦定期古琴音樂會(莊秀珍的天穆閣絲絃琴社)、南管音樂會(王心心的心心南管樂坊)。
2001
-2001
紫藤廬由住宅區變更為都市計畫保存區。國有財產局完成土地撥用程序。文化研究學會在紫藤廬展開定期性「文化批判論壇」。
2000
-2000
正式由台北市文化局接管,中華紫藤文化協會成立。
1999
-1999
法院判定紫藤廬財產權屬基隆關稅局,將強制回收。魏京生與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在紫藤廬碰面,並表達支持紫藤廬作為古蹟保存。
1998
-1998
基隆關稅局再度來函,要求周渝先生於1999年3月6日前遷出紫藤廬。
1997
 紫藤廬被指定為全台第一座市定古蹟同日卻遭到查封,引起各界譁然,展開搶救運動。包含「溫馨憶往」口述歷史與老照片回籠、絲竹雅集、「爐邊閑話」、「城市論壇」系列講座等。
1997~ 葉茂
心手凝聚齊搶救,成就全台首座市定古蹟:
 經由各界與民間自行發起的搶救運動,紫藤廬轟轟烈烈走過產權與文化資產保存的爭議, 成為一個創造意義的地方,市民的文化道場,古蹟再利用的典範
1995
受文建會委託赴巴黎舉辦「茶與樂的饗宴」茶席與茶器展。
1994
-1994
提供李安電影「飲食男女」之拍攝場景。
1993
-1993
 「紫藤幽境」獲選中時晚報唱片評鑑「嚴肅暨音樂演奏類」最佳年度專輯。
1992
忘樂小集在此成立,舉辦多次雅集邀請知名大陸國樂名家來台演出交流。 韓國茶聖草衣禪師的傳人 一枝庵主持龍雲法師率團來訪期間亦有所合作。
1991
周渝於波灣戰爭期間在紫藤廬外牆看板上書寫兩篇反戰大字報,質疑從西方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世界秩序」觀。
1981~1990
-1981~1990
多次為體制外藝術家舉辦個展,如陳來興、鄭在東、郭娟秋、李美慧、洪通等,于彭的「看人不如看鴨」是茶館時期最後一檔藝術展出,並以展題反諷時局的政治紛亂。
1988
-1988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創立。 孫慶瑛新雪舞人舞團演出「長干行」,中日「古樂會」茶樂交流,開啟日後紫藤廬茶樂結合的茶席設計。
1986
-1986
周渝任中華茶聯會長, 並赴韓國考察。長期推動終使茶藝館列入經濟部許可營業項目,擺脫被等同於日據時代茶室帶有情色暗示的污名。
1983
-1983
美麗島政治犯發動「絕食」抗議,黨外新生代與家屬在義光教會(林義雄宅)發起響應活動,周渝為此執筆寫絕食運動宣言。
1981
茶館於1月18日開幕,以院中三棵老紫藤為名。
1981~1996 枝繁
第一所具有藝文沙龍色彩的人文茶館:
 正式對公眾開放,持續政治、學術與藝文的討論,成為體制外的發聲場,更重掘發揚茶文化與人文精神,兼容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特殊空間意涵
1977~1980
-1977~1980
台灣民主運動的新生代,即當時別稱黨外份子的聚會場所,如陳忠信(杭之)、陳菊、范巽綠、林濁水、林正杰、蘇治芬、邱垂貞等。美麗島事件後受難家屬也常在此與民主運動者聚談
1979
-1979
 美麗島事件,多位黨外人士入獄,一時風聲鶴唳。
1978
-1978
 中美斷交,迫使原本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中斷。
1978
台灣民主運動的新生代,即當時別稱黨外份子的聚會場所,如陳忠信(杭之)、陳菊、范巽綠、林濁水、林正杰、蘇治芬、邱垂貞等。美麗島事件後受難家屬也常在此與民主運動者聚談。
1978
-1978
周渝與陳建華策劃林麗珍首次舞展「不要忘記你的雨傘」,並在此排練,國父紀念館演出盛況空前一位難求。
1977
王禎和在此主講當時敏感禁忌的俄國戲劇並放映契科夫戲劇電影,青韻合唱團(由北一女及建中校友組成)在此練唱。
1976
周渝創辦「耕莘實驗劇團」,為台灣第一個實驗劇團,並以此屋為排練場,開啟小劇場運動之先河。
1975
-1975
周德偉退休離台赴美,將老宅交付兒子周渝。
1975~1980 芽竄
黨外衝撞勇氣與藝術冒險浪漫的抽芽:
黨外運動成員及尚未成名的藝術家, 在嚴峻保守的年代裡衝撞禁忌、扶育新藝,是反對運動記憶裡最美麗的堡壘、藝術新生代公社
1960~1970
新一代作家、畫家如尉天驄、施叔青、奚淞、辛意雲、王津平、李昂等常來此談文論藝。
1960
-1960
因颱風損壞建築,局部改建成二樓洋房形式。
1958
周德偉在此完成由尹仲容主持實施的「外匯改革方案」,引導台灣自由貿易與經濟的發展。
1950
1950
時任財政部關務署署長的周德偉官舍,一家七口遷入紫藤老宅。當時倡議自由主義的學者與台大新一輩知識分子常在此出入清談學術與政治。
1950~1974 根生
自由主義清談闊論的思想種子:
日式官舍轉變為文人學者的清談場域 ,如同自由主義沙龍,私人空間「公共化」的種子已播下
1921
現存最早的紫藤廬老宅送電記錄。
39